您好,欢迎访问中建协创新工程技术研究院官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城市共享国际友好城市建设经验
发布时间:2016-07-15
  •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肖中仁)以“新环境、新方向、新举措”为主题的2012百城论坛20日在北京开幕,近百名与会的中国城市代表围绕如何促进中外城市间全方位和深度合作,推动国际友好城市建设进行了积极探讨。会上,国际友好城市的建设是推动城市国际化的重要途径成为与会代表的共识。 
     
    中国广州市作为对外贸易的窗口,每年进出口贸易额超千亿美元。近年来,广州通过大力实施国际友好城市拓展战略。目前,广州在世界28个国家拥有31个国际友好城市。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危伟汉认为,国际友好城市作为对外交流的主要载体,已成为广州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危伟汉说: 
     
    “一座城市对外交往需要一个国际交流平台,国际友好城市就是这样一个平台,如果没有国际友好城市平台会缺失双方和多边交流合作的支点。”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李小林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际友好城市活动日益成为中国城市实施“走出去”战略,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成为中外政府和人民增进友谊的重要渠道。 
     
    会上,与会代表们还就各自城市在推动国际友好城市建设方面的好经验,新做法进行深入交流。不少代表在发言中强调,应依据自身特色,不断创新交流方式、加强深度合作、扩大合作规模,推动中国城市走向国际化。 
     
    被誉为“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的浙江省义乌市,拥有着世界上最大的批发市场,与联合国的193个成员国都有着密切的经贸往来。仅以2011年为例,其去年出口到世界各地的集装箱就达到了57万只。目前,义乌市已经和近50个国外城市建立了友好交流关系,其交流的特点是以商贸为主。义乌市副市长米斌介绍说: 
     
    “我们选择友好城市过程中间也是注重实效,突出经贸特点,我们城市特点就是经贸性,我们选择友好城市往这方面靠,希望通过友好城市(建设)对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对我们商贸有实质性的促进。应该讲义务市是(城市)国际化的实践者、推动者、参与者,也是(城市)国际化受益者。” 
     
    1973年,中国天津市同日本神户缔结了第一对中外友好城市的关系,也首次开辟了中国地方政府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渠道。截至2011年底,中国的383个城市已和世界的五大洲129个国家建立了1817对友好城市关系。 
     
    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国际友好城市活动也从最初的双边合作发展到多边合作,合作的内容从政治、经贸拓展到文化、教育、人才、城市建设、环境保护、低碳经济等诸多领域。在这一进程中,也有不少媒体的身影。比如,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网站于2010年推出了“友城之约——中外友好城市网络对话系列活动”,借助其61个语种的优势,已成功举办了古都西安和意大利庞贝古城、上海与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等多个城市市长、专家间的网络音视频交流,并通过与网民互动,展示“多元文明之美”,探讨发展问题解决之道。 
     
    当前,拥有一个友好城市已不再是中国城市的渴求,与会的城市代表们也开始思考如何发挥友好城市的作用,推动城市国际化进程。成都市政府外事办主任邱海明介绍说,成都首次建立国际友好城市要追溯到31年前,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国际友好城市的工作早已脱离了渴求合作对象的时期,当前应理性思考,注重互补,不断深化合作的层次。邱海明说: 
     
    “30年后我们成长起来了,中国叫而立之年,而立之年的友城工作应该更加理性。所以现在我们更加理性地选择国际上产业上与我们有互补性,在交往实力上具有同等性,以及交往的热情上应该有同样的高度和热度,把(国际)友好城市从官方交往推向社会的、全方位交往。”
     
扫一扫,关注中建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