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建协创新工程技术研究院官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六全”模式推动生活垃圾治理体系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2-08-29
  • “六全”模式推动生活垃圾治理体系现代化

    选择字体:[--] 新闻来源:中国建设报 发布时间:2022-08-29 14:03:43 

      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以“窗口中的窗口”“标杆中的标杆”为责任担当,健全从垃圾分类到资源利用全体系的“杭州模式”,提炼总结“全体系分类标准、全落地责任矩阵、全方位宣传教育、全市域设施配置、全覆盖资源利用、全过程监督管理”的“六全”特点,不断推动全市生活垃圾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截至目前,杭州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资源化利用率86.3%,回收利用率36.3%;持续巩固生活垃圾“零增长零填埋”;累计创建省级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473个、示范片区38个;市民生活垃圾分类“五度一感”总体逐年提升,社会评价知晓度97.19、参与度92.25、满意度89.25、支持度98.59、信心度96.34、获得感91.48,各项指标持续走在全国和全省前列。

    全体系的分类标准

      杭州市制定修订《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杭州市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杭州市深化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杭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经费实施办法》等地方性法规、政策文件、规范标准和资金保障机制,全市域、成体系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其中,自2019年《杭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经费实施办法》出台以来,通过直接补助和以奖代补等激励举措,促进各区、县(市)持续加大生活垃圾分类经费投入,三年分别为5.15亿元、7.3亿元、8.75亿元,合计21.2亿元,有效破解了各区、县(市)垃圾分类经费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全落地的责任矩阵

      杭州市建立考评体系和责任清单,每年制定各区、县(市)政府(管委会)和相关市直部门年度目标任务,每月按目标完成情况对各区、县(市)进行考核评估并通报,健全市、区(县、市)、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责任传导机制,压实各级监督管理责任。全面推行居住小区(村)、公共机构和企业强制分类,持续巩固分类覆盖面成效,落实各类投放主体责任,明确分类管理责任人工作职责,调整完善全市清运体制,实现四大类垃圾分类处理,规范全程作业责任。

      该市加快推进塑料污染治理、绿色快递包装、菜篮子布袋子以及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等系列行动,夯实源头减量责任。全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用品,星级宾馆、酒店、民宿等场所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全市72家四星级以上农贸市场、119家大型超市推广使用菜篮子、布袋子,123家大型超市实施净菜上市。全市可循环快递箱(盒)使用量超10万个,电商快递不再二次包装率96.8%,宽度为45毫米以下的瘦身胶带使用比例超过95%。

    全方位的宣传教育

      杭州市强化现场督导,大力推行生活小区“定时定点”投放管理,按照“每300户一人”的标准,落实专管员配置,加强投放环节监督指导。为充分发挥宣传发动作用、营造浓厚的垃圾分类宣传氛围,4月20日,在“红色领杭,橙献亚运”主题活动暨杭州市垃圾分类达人聘任活动中,当地在去年聘任首批50名杭州市生活垃圾分类一星级达人的基础上,评选出二星级达人26名、三星级达人10名,并新聘任一星级达人109名。

      该市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媒体宣传发动成效,积极开展“八进”入户宣传,多角度、全方位宣传垃圾分类重要意义、政策措施、投放方法等,培育市民分类意识和习惯养成。同时强化党建引领,各级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带头先行,工、青、妇及志愿者等群团组织积极助推,推行“党建+垃圾分类”,把参与垃圾分类作为党员社区报道、主题党日等重要内容。

    全市域的设施配置

      杭州市努力提升投放设施水平,推进投放点“撤桶并点”,优化点位布局、统一分类标识、改善周边环境,提升改造后全市垃圾分类投放点、集置点分别为24717个、11377个,设施配置科学合理。全市加强分类清运,优化服务、增加运力、提升频次,拥有分类运输车辆1212辆,做到“桶车对应”分类运输,杜绝“前分后混”“混装混运”现象。

      该市致力于完善收运体系和提升处置能力建设,在主城区实行生活垃圾直运的基础上,根据末端处置设施调整,规划新建5座大型垃圾转运站,转运处理能力7600吨/日,目前已建成投运之江、天子岭、城东、萧山4座。其中,之江项目为全国首座全地下竖式大型垃圾转运站。

      按照“焚烧为主、生物处理为辅、填埋应急保障”的处置战略,杭州市全面推进处置设施建设,截至2021年年底,建设焚烧设施10座,设计处理能力14900吨/日;建设易腐垃圾处置设施11座,设计处理能力2050吨/日,基本能满足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需求。2021年12月,杭州临江环境能源项目正式运营,项目占地354亩,总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总投资35.26亿元。其对标“国内领先、世界一流”标准,设计焚烧处理能力5200吨/日,每年可焚烧生活垃圾173.3万吨,并网发电7.98亿度,烟气排放全面达到国家标准,部分指标优于欧盟标准,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全覆盖的资源利用

      杭州市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为重点,积极推进生活垃圾清运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按每1000户设置1处回收站房的标准,共建设回收站房3100个,以街道为单位委托专业企业负责辖区内可回收物的回收利用,对具有价值的可回收物应收尽收。其间,当地培育了多家具有代表性的规模化回收企业,创新了低污染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新模式,进一步扩大了再生资源认定范围,将部分餐饮企业的生产废料、一次性外卖餐盒、奶茶杯等被列为其他垃圾的城市低附加值废弃物变废为宝,减少了生活垃圾处置量。

    全过程的监督管理

      杭州市加强法治保障,根据修改实施的《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印发相关意见,加大执法力度,落实“五通报五必罚”,实施违法“零容忍”,2021年合计办结案件30047件,同比增长24.7%。在执法过程中,当地邀请媒体跟进,对垃圾分类执法的典型案例进行宣传或曝光,设立“红黑榜”,每月对分类问题突出的小区、单位进行公示排名。

      该市实行数智管理,城乡垃圾治理和资源回收“一网统管”,对分类收运车辆加装车载称重、车载视频监控等设备,对再生资源回收站点的每笔订单信息纳入平台统一管理,对末端处置计量数据进行实时记录,实现垃圾分类全链条全过程动态跟踪。2020年以来,围绕“全链条、全流程、全方位”布局,对生活垃圾源头投放、分类收集、中端运输和末端处置四个环节进行全链条监管,归集可回收物、易腐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的全流程数据,面向全市市民、居住区、企业、公共机构,全力打造全市统一、管理便捷的“杭州市生活垃圾数智治理平台”,目前已构建综合管理和市民互动两大模块,包含流程监督、统计查询、业务评价、数据管理、全民互动、全民信用6个子系统,基本实现了“基础数据准确录入、处置数据全面归集、垃圾治理全程监管、绩效评价正常开展”四大核心功能,有效提升了全市生活垃圾治理智慧化水平。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2.08.29 记者 胡春明 通讯员 邵金蔚


扫一扫,关注中建协